新闻中心
“为政之要,莫先于用人。”去年年初,新修订的《干部任用条例》颁布实施,回答了“选什么人”“以什么作风选人”“树立什么导向”等问题,为新时期选人用人提供了基本遵循。
一年多来,各地积极贯彻落实《条例》,紧密结合实际,从严从实解决重点难点问题,推动干部选任工作更严更实更科学。今日起,本报推出系列述评,从加强综合分析研判、规范动议环节、防止干部“带病提拔”、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等角度,展现各地典型经验,敬请关注。
一年多来,各地按照新修订的《干部任用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纷纷建立常态化分析研判机制,以好干部“二十字”标准和“三严三实”、忠诚干净担当、“四有”等要求为依据,注重将功夫下在平时,定期会诊班子强弱和干部长短,有力促进了识准用好干部,推动了班子结构优化、整体功能提升。
习指出,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,就有咋样的干部作风,乃至就有咋样的党风。研判的目的是科学调配干部,树立起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。因此,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研判,不能“只讲感觉”“光凭印象”,必须明确研判标准和内容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着眼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,先后提出了好干部“二十字”标准和“三严三实”、忠诚干净担当、“四有”等要求,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德才兼备、以德为先干部标准的时代内涵。
各地在研判工作中,紧密结合当地实际,把新时期好干部标准进一步细化,使研判沿着正确方向前行,树起了鲜明导向。
山西省委出台《关于全面贯彻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从严管理干部的决定》等文件,鲜明提出了“德才兼备、以德为先、以廉为基”的用人导向。山西吕梁市一名干部,先后当过8年乡镇党政正职、3年多县委常委、10年多县委副书记,2011年又从县委副书记转任县委常委。听到干部群众普遍反映他能力突出、业绩显著,并且在不同岗位都能摆正态度,认真工作,不跑不送,上级组织将其提拔为县委书记。
湖南省委出台了《关于全面贯彻好干部标准强化正确用人导向的决定》,旗帜鲜明地提出,大力培养选拔讲大局、敢担当、有本事、肯吃苦的好干部。要求细化干部德的评价标准,着重考核干部的政治品行和道德品质,推行干部德的反向测评。
宁夏提出,突出选用党性强、敢担当、有本事、有实绩的干部。要求之一是,把敢于担当作为好干部的基本素质,对见到好处就伸手、遇到矛盾绕道走、碰到难题就回头的干部,对奉行好人主义、一心只考虑个人升迁的干部坚决不予重用。
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把的政治态度和现实表现,作为考核使用领导干部的首要标准,着力把对党忠诚、敢于担当,关键时刻敢于发声亮剑,有较强群众工作上的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、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干部选配到重要岗位上来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把干部学者的政治素质和行为表现,作为考察干部、识别人才的首要标准。规定:凡方向不正、品行不端、作风不好的,一律不予任用;凡出现政治违纪问题、不适宜担任现职的,一律予以免职。
标准上把好“方向盘”,操作上设好“度量衡”。各地在明确标准的基础上,科学设置研判要素。河北、陕西、甘肃、宁夏等地在对领导干部的研判上,设置了基本情况、德行表现、工作作风、能力绩效、廉洁自律、调配意向等研判内容。在对领导班子研判上,设置了政治表现、班子结构、能力水平、班子运行、工作实绩、党的建设、廉政建设和优化方向等内容。
标准具体、导向鲜明,通过研判,一大批政治上靠得住、工作上有本事、作风上过得硬的优秀干部进入组织视野,建起了“有人可选”的好干部蓄水池,同时,也甄别了一批不胜任现职、不作为乱作为干部。这些优秀干部被及时、合理地用起来,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,使得班子整体功能逐渐增强,活力进一步凸显。
干部选得准不准,用得当不当,事关全局发展。然而,长期以来,干部管理工作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着一些“短板”:重任前考察、轻平时考核,重个体评价、轻班子分析。由于日常了解不够,用干部时存在“冷手抓热馒头”、急拿现用现象。
在相关人士看来,干部队伍建设是一个链条式的整体,绝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问题。比如,乡镇党委要换届,有多少乡镇党委书记要退下来,有多少乡镇长可以接任乡镇书记,副乡镇长或党委委员从哪儿产生,谁可以胜任?对此,必须着眼事业发展需要选干部,对整个干部队伍现在的状况进行分析研判,做到心中有数。不能临时抱佛脚,有个坑就随便安个萝卜。
为破解班子配备急拿现用等问题,《条例》强调要对领导班子做多元化的分析研判。即综合运用多种评价分析方法,定期会诊班子的强弱和干部的长短,为调优配强班子、选准用好干部提供科学依据。
一年来,各地纷纷出台相关规定,将分析研判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,建立常态化研判机制,为做好干部工作赢得主动。
河北明确,以年度、届中、届满为节点进行定期分析研判,结合调研、巡视等工作随机开展分析研判。
广东规定,凡是换届或班子成员调整面较大、一把手问题反映较多、党政主要领导不团结等情形出现时,及时开展专题分析研判。同时,围绕具体问题开展“一事一策”分析研判。
四川规定,严格落实月分析、季研判、半年督查制度,做好重要岗位专项性研判、问题班子针对性研判、一届两轮系统性研判。
各地在研判工作中,既坚持系统化、功能化,又坚持区别对待、分类实施,提升研判的可比性。甘肃酒泉市把市管领导班子分为党群、人大、政协机关、政府工作部门、直属事业单位等多个类型进行分类研判。宁夏银川市将领导干部分为单位正职、副职和部门所属事业单位领导3类,有明确的目的性地设置评价指标。
看领导职数空缺与否、看队伍结构需求如何、看干部适岗能力优劣……通过综合研判,各地实现了对班子运行的有效监测和预警,为调整优化班子夯实了基础。
广东针对某群团原一把手作风不民主、班子不团结、干部意见大的问题,有关部门及时开展专题分析研判,根据研判结果对主要领导做调整,并从该群团市级正职中遴选优秀干部补充到省级群团班子中。对需要换届的省妇联、侨联等进行专题分析研判,提出换届人事安排方案,为群团班子实现平稳换届打下基础。
最近,江苏丹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彭辉家中来了几位特殊的“客人”,他们是市委组织部综合分析研判工作小组的成员。丹阳市将“拉家常”作为综合分析研判的一个环节,力求通过近距离接触、观察,准确识别干部。
分析研判,涉及班子运行和干部履职的每个方面。为实现给班子把好脉、为干部画准像,各地注重广泛收集信息,综合采用多种分析研判方法,提高研判结果的真实性、准确性——
天津注重在“重点工作重大活动”“近距离”“走访调研”中了解干部。听取“他管的”“他服务的”“他身边”的知情者的意见,以及从微博、贴吧等了解干部口碑,形成对干部的全景式评价。
甘肃规定,可灵活采取民主测评、无职位推荐、民意调查、深度访谈、自我评价等方式,深入有关地区和单位对班子和干部开展专项研判。
宁夏采取个别谈话、民意调查、查阅档案资料等形式做综合分析研判,同时结合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基本情况、年度考核、民主测评等方面的资料分析、印证,确保研判工作质量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为防止“这边提拔、那边查处”现象发生,各地普遍建立了与巡视、纪检、审计、信访等部门信息共享机制,全面掌握领导班子和干部的动态信息和相关情况。
长期以来,信息孤岛化、碎片化、闲置化,是干部评价工作中的一大难题。为将碎片化信息有效整合,重庆市、山东滨州市、河南濮阳市、吉林四平市等地运用大数据思维,搭建起汇集大量数据和信息的分析研判数据库,实现各类信息数据一网打尽、科学分析。
打开山东滨州市干部管理信息系统,全市2万余干部的信息历历在目。这一些信息,分为干部简历、巡视情况、审计结果、信访反映等20个模块,可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个人纵向比较、同类型岗位横向比较等多维度筛查分析。
动态、历史的评价,有效破解了以往干部评价中的失真问题。“二郎坝镇地处偏远山区,先天条件差。通过历史地看其变化,我们得知,2013年后该镇在烟草、中药材、茶叶等产业方面突飞猛进,虽然这个镇的排名没有过大变化,但我们依然要给该镇班子以中肯的评价。”陕西宁强县委组织部负责人说。
选好用好干部,一个前提和门槛是职位要与能力相匹配,做到量才使用、用当其位。
然而,现实中不乏这样的现象:有的人在原任岗位表现出色,调整到新岗位后却不能胜任现任职务,有些甚至造成了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。
“每一个岗位,对领导干部的专业背景、工作经历等都有不一样的要求。”江苏宿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龚和表示,以前选人很多时候可能觉得某位干部优秀,应该提拔安置,而现在应该是某个岗位、班子需要什么样的人,才按岗选人。
围绕班子年龄结构梯次配备、性格气质合理搭配、能力特长优势互补、班子功能作用最大限度发挥,各地在工作中,最大限度统筹干部资源,促进人岗相适,把班子选优配强。
“只要在系统中输入某一特定岗位所需要的相关要素,就能搜索出符合标准要求的所有干部名单。”吉林四平市借助开发的干部管理信息系统,能形成包括结构对比分析图、气质类型测评对比分析图等在内的市管领导班子、市管干部常态化分析研判的“八图一表”和“五图一表”,为选优配强班子提供了直观的决策依据。
湖北武汉市坚持因事择人,对照领导班子配备模型,根据综合分析情况,按照干部选任的门槛和任职资格,分析确定每一个领导职位人选应该具备的任职资格和条件,为后续分析研判奠定基础。
研判过程既是发现、识别好干部的过程,也是对班子和干部“体检”的过程。各地注重研判结果的运用,选准用好管好干部,提出干部管理、教育的相应意见,强化干部日常管理,为推进干部交流、调整不胜任现职制度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。
“提人知情,提情知人。综合分析研判把识人察人的功夫下在了平时,避免了任职考察由于时间紧、任务重有几率存在的不深入、不全面的问题,有力地提升了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化水平。”甘肃兰州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方书英说。(记者 孙忠法)